经济与管理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2024年招生访谈系列宣讲
一、学院招生专业类、所含专业方向及招生地点一览表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备注 |
招生地点 |
|
北京 |
保定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 |
|
金融学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 |
||
工程管理 |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 |
||
工程造价 |
√ |
|||
工商管理 |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 |
||
会计学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 |
√ |
|
供应链管理 |
√ |
二、学院风采
1.学院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始建于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专业,该学科专业于1961年整体迁入我校。1997年,由原管理工程系、经济系、电力经济系合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原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多年来,学院为能源电力行业管理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受到电力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2.师资队伍;
历经春华秋实跨越式发展,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北京设学院本部,在保定校区设经济管理系。学院有教职工246人(其中保定76人),其中专任教师196人(其中保定62人),教授47人(其中保定10人)、副教授90人(其中保定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56人(其中保定41人),有实验及技术人员7人(其中保定2人)、党政及管理人员41人(其中保定12人)。
3.学科建设;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碳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技术经济及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MBA和“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工程造价(保定)共11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共6530人(其中保定2457人)。为响应国家的“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战略,我院于2020年申请新增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自2021年开始招生,为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立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2022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为学生今后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教学科研;
工程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优质课程3门、北京市优质教材/课件5部、北京市优质教案1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教改项目4项、北京市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1个、河北省教育教学创新高地1个、河北省精品课程5门、3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决赛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三、专业特色
(一)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只在北京校部招生。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开拓精神、创新创业及经济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了解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能在银行、能源电力、证券、保险等行业从事金融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熟悉金融理论和最新发展热点问题,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掌握金融工具及方法,具有理论扩展能力和科研发展潜力,能在碳金融、能源金融、理论金融等相关领域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理论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能源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等专业必修课。毕业生去向有就业、留学和读研等多种选择。
(二)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2024年起只在保定校区招生。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电力、能源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经济分析方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来变化,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理论研究型人才;熟悉国内外经济现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电力、能源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起只在保定校区招生,在开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电力市场概论、能源经济学、新能源概论、碳达峰碳中和概论等特色课程,具有较强的能源电力特色。毕业生去向有读研、留学和就业等多种选择。
经济学类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学硕学位点和金融专硕学位点,本专业拥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5人,能够为学生的持续深造和就业提供优质的师资。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在2022年皆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就业及深造情况。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能够在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各级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事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近三年平均深造率约为45%,深造专业包括金融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深造院校包括中国社科院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金融学专业近三年平均出国率约6%,平均深造率约45%以上。考研保研去向除本校外,主要为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知名高校。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95%。毕业生主要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能源电力企业工作,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宁波银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唐集团、特变电工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
(三)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只在北京校部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熟悉能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原则及方法,具有向工程管理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其它建设相关行业等从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投资经济评估及施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工程管理专业按照“整合优势资源、分类发展突特色”的建设思路,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目标,依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华电集团等理事会单位提供的企业平台,借助信息化虚拟仿真核心技术,打造了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为核心目标的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特色: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本科专业,已有40年的建设发展历史。本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居全国第18位(上榜数量230所),具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2023年通过住建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所属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获B+。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融合。依托新能源电力建设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秉承“电力特色、工程实践、科研创新”的培养目标,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兼具良好人文素养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目前拥有一支符合三化(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专业方向齐全的高水平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17人;”教学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国家、地方能源电力及其他建设领域急需的重大管理和前沿理论问题。2016年12月获批“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路径”、“低碳发展的新能源电力建设与运营虚拟仿真”、“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政策评估及策略”等方向开展研究,为国家及北京市制定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和发展法规提供理论研究成果和专家智力支持。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综合型实践教学平台以及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的实训平台,形成了创新的实操培养模式,建成了“现代多媒体教室”、“VR教学实验器材”、“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软件”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兼具管理学和工科特点的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十三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北京市“双万专业”。所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毕业符合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信息管理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复合型人才需掌握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先进技能,具备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能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目标为:
(1)具备良好的理工基础与人文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2)能够系统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针对所在行业的信息管理领域,尤其是能源电力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给出相应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解决方案;
(3)能够跟踪信息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和能源电力相关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4)具备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工作。
培养模式: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思路是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引领,结合能源电力领域需求和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针对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新需求,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本专业主要专业课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管理导论、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结构、Web开发技术、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Java语言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工程运筹学、云计算及应用、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碳中和专题等课程。各门课程面向国家新工科建设目标的要求,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辅之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特色:
(1)电力能源为特色,信息技术为核心。专业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电力黄埔高校”特色,突出信息管理学科信息技术核心思想,密切响应国家号召,以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双碳”目标落地等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培养方案,滚动打造信息管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专业在开设“能源互联网专题”等电力特色信息课程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家能源互联需求的“云大物移智”高新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增设“云计算及应用”、“大数据应用”、“移动商务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高新信息技术优质核心课程。不断滚动修订培养方案。
成效:始终保持培养方案中电力模块课程和高新技术模块课程的高比重,保持专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2)教育教学为要义,科研项目为基础。专业秉承“育人为本,通过教学启发学生个人科研兴趣”为要义,在教学中以科研项目为基础,有机地进行教研结合,引导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专业先后依托“能源互联网电力与信息深度融合的风险元传递理论”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纵向以及横向课题100余项为基础,巧妙引入到专业课、实践课、毕业论文选题以及大创选题中,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成效:近3年信管专业学生获北京市本科优秀毕业论文4项,共发表30余篇论文,申请专利11项,在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0余人次。
(3)教材教改齐建设,产学实践相结合。紧密链接“专业课程-电力特色-高新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结合教改项目,自编具备能源电力特色的系列优质教材,并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在实践上积极与电力企业、阿里、腾讯等公司开展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使得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到企业实际需求,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
成效:专业近3年获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更新出版教材4本,每年毕业生实习全覆盖,通过实习直接签订合同每年不低于5人。
(4)国家级虚拟平台,国际级合作办学。专业不断深化整合信息虚拟实验资源,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依托,通过“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力负荷预测系统”、“信息管理专题”等实践环节,加深对能源电力行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积极为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建立了联合培养关系,推荐学生国外深造。
成效: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操培养增加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三年共4人选择赴英、法等国继续深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可在IT行业、电力系统、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单位包括阿里、京东、华为、百度、新浪、京东、国投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滴滴等。
(五)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只在保定校区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熟悉能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原则及方法,具有向工程造价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其它建设相关行业等从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工程计价与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投资经济评估及施工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立足新时代国家能源电力工程对特色人才的新需求,依托科研和教学平台对电力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实践,主要举措和成效:
(1)培养方案改革,升级专业知识结构体系。①培养方案经过多次改革完善,形成了具备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目前培养方案有电力工程造价方向模块、工程造价信息化与应用模块、工程投融资方向模块等内容,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电力工程技术的复合创新专业人才。②构建具有电力特色和前沿理论优势的教材体系。团队挖掘需求出版了:《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电力建设工程BIM建模》、《绿色建筑管理》等,系列特色教材覆盖了电力工程管理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③更新传统教学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引入《BIM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2)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实践教学体系。①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不仅具有工程计量与计价分析能力,也具备工程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集中开设了《工程测量实习》、《建设工程经济实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15门实践课程。②构建了交互式工程建设过程可视化教学实操系统。在实践环节中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火电厂虚拟现实(VR)等前沿技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操模拟环境。本科生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 “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全国中高等院校BIM招投标网络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北方赛区一等奖;河北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省部级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3)培养多元化人才,深化前沿教学。①选派骨干教师前往美国普渡大学、密歇根大学、塔夫斯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访问交流,不断学习和引进工程管理领域的前沿知识。②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16家大型企业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并签订工程建设实践资源共享协议,实现了电力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新要求的有效契合。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数篇。
培养特色:依托能源电力优势资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保定低碳发展研究院、国家级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业定位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的能源电力工程造价教育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懂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2.就业及深造情况。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需求量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是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与性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公司等;电力生产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家核电公司、中国核电公司、华能、华电、国电、大唐等公司及所属企业;其他企事业单位:各省市建委、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可在电网、电源、电力建设及其它诸多行业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单位及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宽广的领域从事电力和相关行业的工程计价工作。
工程造价近五年平均深造率40%以上。工程造价专业保研学校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六)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始建于1983年,于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体系。会计学本科专业为北京市“双一流”专业,依托大学的电力背景特色,结合专业领域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素质全面、会计核算实务能力扎实,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理论研究,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决策、审计工作以及纳税实务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①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分析方法和工具类课程;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高级会计学、税法、纳税会计等课程;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和素质;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开设系列专业实践和模拟课程,缩短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借助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可以胜任传统的会计岗位,同时也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优秀专业人才。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电力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领域胜任会计、审计及财务分析等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2)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以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的具体内容为基础,讲授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以门类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内容为载体,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财经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从原理上理解专业知识,为培养学生对于专业问题的识别、表达和分析能力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以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中的内容为载体,以第一、二阶段的知识为支撑,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分析、设计、研究的能力;第四阶段运用前面所学内容在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类课程中进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成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各门课程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辅之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丰富的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习与成长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
(3)培养特色。经过长期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以下特色与优势:设计了“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的分阶段教学布局计划;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自编教材”框架;紧密联系专业发展前沿,不断融入先进技术与方法,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就业及深造情况
会计学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例如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等)、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深造。近年来毕业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主要在本校以及清华、北大、人大、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
(七)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只在北京校部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经济方向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技术经济与评价、电力预测、电力市场、电价、电力造价、发电竞价方法、电力规划、能源互联网等理论知识的“电力-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聚焦双碳与新型电力系统,以“实践辅教学、教学带科研、科研促实践”产学研互动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建立“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能力训练”的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双创实践能力、注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引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安排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学生特点与学科特征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良好科研环境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企业合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特色人才,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培养特色:根据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工商管理专业依托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特色专业,加快特色优势专业的创新融合与内涵建设;紧跟国家能源政策变化,依托国家重点新能源实验室、能源互联网学院实验室,围绕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仿真、碳管理、碳金融等新领域,积极培育一批突出电力与工商管理高效融合的特色战略性新兴研究领域等相关专业,力争催生1个自设交叉学科博士点。
(八)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专业只在北京校部招生。培养目标:面向国家供应链产业链战略和能源革命战略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学基础、大数据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决策分析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系统分析与优化等工作的实务运作能力,服务于供应链管理领域、能源电力企业或其它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供应链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秉承以德为本(思想道德教育),以才为纲(文化知识教育),以能为魂(实践能力培养)的立德树人理念,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管理和实践育人三大环节中,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并重,构建立德树人创新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体系。
培养特色:面向国家供应链战略、数字化战略和能源革命战略需求,依托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工程大电力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能源供应链管理专业。以大数据分析培养为基础,能源供应链应用为导向,通过国家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和能源央企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力培养,打造能源供应链高级人才摇篮。
2.就业及深造情况。
近年来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就业率在97%以上(深造率近60%)。学生本科毕业后多数从事能源供应链管理工作,硕士(直升华北电力大学物流工程硕士)毕业后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发电集团等央企总部从事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管理分析等工作。
四、联系方式
1、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链接:http://business.ncepu.edu.cn/
经济管理系网站链接:https://jg.ncepu.edu.cn/
2、学院联系电话:010-61773465
经济管理系:0312-7525125、7525127